“呈!” 学员们面对导师90度鞠躬,并递上拜师贴; “授!” 导师接过拜师贴并向学员传授师训。 2017年5月20日,这样充满传承感的拜师仪式在“建设中医药强省,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暨广东省中医师承第二届拜师大会上上演。这是继这是继2016年9月广东省首届中医师承拜师仪式成功举办之后基层中医师承事业的又一件盛事。目前,已有来自全省各大医院的近200名中医专家加入中医师承队伍成为导师,学员超过400名。 会议由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组织召开,参事、原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李梓廉,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韩爱忠,广东医师协会终身会长王智琼,广东中医师承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顾问、中山大学中西医研究所所长吴伟康教授,广东中医师承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张诗军教授,师承导师、学员、基层代表共计500多人出席了会议。 中医药强省 攻坚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是必须 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韩爱忠主任表示,广东中医执业医师人数仅3万人,需服务我省1亿多的人口,中医人才缺口巨大;已有的中医师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等地,粤东、粤西、粤北中医人才极其匮乏。中医人才总量不足,区域分布严重失衡,掣肘着中医药强省的建设。如何实现基层中医人才培养的突破,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切实充实基层人才队伍,已成为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的重点和难点。近二十年来,高等教育是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为中医的传承发展、中医高端人才的培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已有千年历史的师承教育则是民间中医、基层中医人才培养的根本之道。高等教育与师承教育并举,才能培养出满足时代需求的、多层次的中医药人才。 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发表讲话:“基层中医人才培养事关健康中国建设,直接影响基层百姓安康的保障。广东在基层中医人才方面做了大量的首创性工作,模式成熟,这是广东省响应国家号召的重大举措,是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具有大局意识、担当意识的重要表现!” 基层师承有“广东模式” 据悉,广东省中医师承教育已形成了“跟师学习、理论学习、临床实践”三位一体的师承人员培养模式。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了全国首套师承人员中医理论教材,这将可保证师承人员“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扎实提高中医理论素养。并积极推动与医院的合作,完善临床实践基地建设,丰富和落实师承培养模式。未来三年,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拟在全省范围内建设100家临床实践基地,以保障师承人员的临床能力。 在广东省第二届中医师承拜师仪式上,近百名中医专家被新聘为广东中医师承导师、广东中医师承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成员。韩爱忠介绍,目前,已有来自全省各大医院的近200名中医专家加入中医师承队伍,超过400名学员已经按照教学计划,开始系统的跟师学习和理论学习。 3年组织万名导师 5年培养3-4万名基层中医师 据介绍,未来三年内,广东中医师承教育研究中心将组织一万名副主任或主任中医师参与中医传承工作。争取在未来5年内,为全省培养3-4万名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以期能形成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中医师承力量,彻底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大大增强广东省中医药的实力。 |